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山西节目中心
位置:山西节目中心 > 三晋文化
吕梁魂·铁血英烈王云祥:一条补丁裤里的抗战记忆
来源:解德辉 郝宏武 | 编辑:刘志强 | 2025-09-10 17:59:30
  



在吕梁山脉的褶皱里,在黄河奔涌的涛声中,有一个名字镌刻在离石墕头村的血色记忆里——王云祥。这位土生土长的吕梁汉子,用31年的生命刻度,在抗战烽烟中刻下了共产党人的不屈脊梁。







1914年,王云祥出生于离石碛口(今属临县)的贫苦农家。1937年投身革命洪流,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村党支部书记到区委组织委员,从抗联主任到游击大队队长,他的足迹踏遍吕梁山区的沟沟壑壑。最险的是扮作牲口贩子潜入敌占区,在马茂庄、石盘一带的日伪眼皮底下,他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发展党员、建立支部,把武工队的情报网织进敌人心脏。那些年,经他护送的抗日干部如暗夜里的星火,穿越封锁线燃向延安。






1945年7月的乔家塔村,日军的包围圈如铁桶般收紧。左臂中弹的王云祥跌入枯井,撕毁密件的瞬间,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监狱里的40个日夜,辣椒水灌不垮信仰,老虎凳压不弯脊梁,当30余刀的鲜血染红城墙角时,他面向延安高呼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成了吕梁山脉最悲壮的回响。




如今,那条打满补丁的粗布裤子静静陈列,针脚里缝着他奔波抗日的足迹。妻子车还汝那句“有国才有家”的朴素誓言,让她独自扛起4个孩子与两位老人的重担,做军鞋的双手磨出厚茧,却把拥军情怀绣进每一针线脚。当80多岁的儿子王银富佝偻着腰捡拾废品时,那笔近6000元的年补贴被他视作荣誉:“这是父亲用命换来的,咱不能忘了本。”








吕梁的山记得他,黄河的水记得他。那条补丁裤承载的不仅是一位烈士的清贫,更是整个民族在苦难中挺直的脊梁。当血色褪尽,英雄的故事仍在山峁间传扬——就像他就义时面向的方向,那里永远燃烧着不熄的信仰之光。







(上图:王荣祥悼词,由晋绥兵民博物馆馆长郝宏武提供。)




粗布裤上的补丁叠着山河记忆,王云祥用血肉之躯在吕梁刻下信仰的年轮。当他在枯井中撕碎密件,当酷刑下的呐喊撞响延安方向的晨钟,那不是一个人的抗争,而是整个民族在黑暗里攥紧的火种。妻子纳鞋的针脚串起“有国才有家”的朴素哲思,儿子捡拾废品时佝偻的背影,是对“不能忘本”最沉甸的注解。如今山河无恙,那条补丁裤仍在诉说:真正的英雄,是把生命熬成光,让后来者在追寻中看见——信仰从未褪色,它只是化作了吕梁的山、黄河的浪,在岁月里生生不息。





(此图,由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提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