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山西节目中心
位置:山西节目中心 > 文旅 · 非遗
文旅研学齐发力 古村振兴谱新篇
来源:吕梁新闻网 | 编辑:刘志强 | 2025-08-13 10:38:04
  


图为离石区杜家山村一角。


望得见青峦叠翠,看得见溪水潺潺,更留得住往来游人。坐落在离石区西南5公里乌崖山南麓的杜家山村,坐拥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宜人的生态环境,又因紧邻千年古刹安国寺而浸润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错落的窑洞、蜿蜒的道路、参天的古槐,都在诉说着这座村落悠久的历史故事。


借着全市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东风,杜家山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村“两委”班子立足本村实际,整合廉政文化、自然生态、传统村落、人文历史等多元特色资源,将沉睡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发展的资本。同时,充分盘活村内闲置房屋资源,积极探索“民宿+”创新业态,让老村落焕发新活力。


守护古韵:唤醒沉睡的村落记忆


杜家山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306户、637名村民世代栖息于此。曾经,这里和许多山村一样,年轻人多外出谋生,村子一度陷入“寂静模式”。转折始于2019年——这一年,杜家山村被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尘封的历史文化价值被重新发现。随后,2022年成为吕梁市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2023年入选第六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一系列荣誉为古村发展插上了翅膀。


踏入杜家山,山水相拥间梁峁蜿蜒,绿树掩映如世外桃源。村内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村容村貌美化工程,新修的石板路干净平整,串联起家家户户的院落,路边的景观矮墙、绿植花卉点缀其间,让整个村庄更显雅致宜居。错落分布的石窑洞、砖窑洞经过修缮焕发出新的生机,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砖瓦都承载着村落的记忆与温度。更难得的是,村内坐落着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国寺,这座融合唐代建筑风格的古刹,因三百年前清官于成龙曾在此读书而闻名,寺内至今留存着于成龙当年的读书旧址,“寺因人兴,人缘寺成”的佳话与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廉政风范,共同为古村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独特的廉政文化内涵。


“老窑洞、旧院落都是‘金疙瘩’,安国寺的廉政文化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保护好、传承好才能让村子更有味道。”村委主任杜园园的话道出关键。近年来,杜家山村通过挖掘传统村落价值,着力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让石碾、阡陌小道、一草一木在乡村振兴中重焕生机,为文旅发展积淀了独特的文化资本。


文旅融合:从宁静村落到旅游热土


清晨的安国寺钟声悠扬,山脚下的杜家山村已迎来首批游客。凭借紧邻景区的地理优势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村民在家门口端起“旅游饭碗”。


郭世清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世清农家乐”已经营业十年。如今跟着村里发展节奏,郭世清将农家乐改造成青墙灰瓦的雅致小院,三层小楼能同时接待150人就餐,凉粉、苦菜、土鸡蛋等乡土味成了招牌。“来的游客都要去安国寺了解于成龙的故事,我们的农家乐也沾了廉政文化的光,全家上阵一年挣二十多万,这都是托了乡村旅游的福。”郭世清的笑容里都是满足。在他带动下,村里农家乐渐成规模,成了游客体验乡味、感悟廉政文化后的休憩好去处。


文旅融合的活力不止于餐桌,民宿经济的兴起更让古村焕发新彩。杜家山村内,村容村貌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民宿建设已初见雏形。村委将村民闲置的废弃窑洞统一租赁,匠心打造出20院88孔特色民宿。依山而建的窑洞层层叠叠,古朴的小院里,小桥流水、古槐婆娑,溪水潺潺流淌,构成了独具韵味的乡村旅居空间。


在村委附近,一栋二层仿古建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室内装修,这是杜家山村重点打造的初心研学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后单次可接待300人次。“我们秉持‘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理念,让老窑洞留住古韵的同时,更有舒适的现代体验。”杜园园介绍道,“离石区文旅集团引进专业团队运营后,村民既能在民宿务工挣钱,又能享受分红收益,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近年来,村里投入660万元整治村容,花160余万元解决饮水难题,让村民喝上放心水;建成30万元的文化广场,广场上还设置了于成龙廉政文化宣传栏,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自筹80万元平整泥泞道路,基础设施升级让古村颜值飙升……”杜园园说,依托安国寺千年文化与于成龙廉政文化品牌,以及铜塔佛指、溪声山色等景致,村里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长,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文旅产业已成乡村振兴主引擎。


研学赋能:新业态激活乡村未来


山脚下,占地两万平方米的杜家山青少年研学基地里,夏日的欢笑声洒满整个园区。借着全市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东风,2023年,杜家山青少年研学基地正式开园纳客。项目负责人韩亚平笑着介绍:“最近咱们的首届泼水狂欢节可是彻底火了!”8月1日,以“水润福至 泼水吉祥”为主题的活动现场,水花飞溅、笑语喧天,来自离石、柳林、中阳等地的市民游客在清凉的水世界里尽情嬉戏,单日客流量飙到三千到五千人,洋溢着夏日独有的激情与欢乐。


夜幕悄悄降临,园区内晚风送来阵阵清爽,自助烧烤火锅区立刻接棒成为热闹的核心。游客们围坐在星空下,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分享着白天的欢乐瞬间,惬意的氛围让快乐无限延续。基地的另一边,农耕区内生机勃勃,玉米、西红柿、辣椒长势正好,成了市区及周边幼儿园研学首选地。孩子们挎着小篮子在田埂间穿梭,春游时采摘鲜嫩的蔬菜,秋收时体验劳作的乐趣,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农耕的魅力。


基地的火爆运营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贺家塔村村民张利平在这里负责日常管护,每月三千元的稳定收入让他笑得合不拢嘴:“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不用再外出奔波,这日子美得很!”


守护着古韵乡愁,深耕着文旅融合,创新着研学体验,杜家山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如今的古村,既有岁月沉淀的故事,又有蒸蒸日上的活力,更有浸润人心的温度,杜家山村正用自己的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