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城县凤城镇上孔寨村,昔日闲置的63座春秋大棚如今已变身成郁郁葱葱的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饱满的蓝宝石、蜜光葡萄挂满枝头,不仅激活了沉睡的集体资源,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金果果”。这背后,是上孔寨村党总支以“党建+”模式破解发展难题、领航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党建+沉睡三资:唤醒土地“新活力”
上孔寨村的63座春秋大棚位于八芹路边、青凡沟路两侧,坐拥河滩水浇地的天然优势,灌溉沟渠完备,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却曾因管理不善长期闲置。2022年,村党总支主动扛起发展大旗,带领党员干部对闲置大棚进行翻新升级,锚定特色种植方向,投资80万元率先种植蓝宝石、蜜光等优质葡萄品种,盘活33座大棚共89.66亩土地。
经过精心培育,2023年葡萄初步挂果,2024年便迎来丰收,年产量达2万余斤,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收入。按照长势,2025年葡萄产量预计将突破5万斤,闲置资源真正转化成了“增收活水”。
党建+利益联结:共享致富“甜蜜果”
“产业要发展,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上孔寨村党总支深谙此道。在现有33座大棚基础上,村里计划再投120余万元,重建扩建42座春秋大棚,推动葡萄种植向规模化、高质量迈进。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实实在在惠及村民:葡萄种植从养护到采摘、分拣、包装的全流程,为村民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务工村民月均增收约2000元;村集体每年将收益的30%提取为公积公益金,用于公益建设和产业升级,剩余部分则以生活补贴、医疗养老补助、取暖补贴等形式发放给村民,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幸福感持续攀升。
党建+延链拓链:织密发展“增收网”
为让“葡萄经济”走得更远,上孔寨村党总支着力延伸产业链、拓展供应链。投资90万元新建的现代化仓储冷库,有效解决了葡萄保鲜期短、损耗大的难题,保障了从“枝头鲜”到“舌头鲜”的品质;通过加入现代农业产业联合社,与镇内博美农场等12个党组织抱团发展,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同时主动对接诚信志远、惠康等商超,打通市场渠道,为合作社营收稳增长筑牢根基。
如今,在村党总支的引领下,在党员干部的带头实干中,上孔寨村的葡萄产业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从闲置大棚到“甜蜜果园”,从集体增收到村民致富,这颗小小的葡萄正串起乡村发展的“甜蜜未来”,让上孔寨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