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
山西节目中心
位置:山西节目中心 > 文旅 · 非遗
武汉工程大学“艺脉相崇”志愿服务队:非遗漆扇绘童心,志愿春风拂铜钟
来源:央视融媒网 | 编辑:刘志强 | 2025-07-25 09:53:40
  

7月24日,在崇阳县铜钟乡铜钟村文化礼堂里,一场色彩与童真碰撞的奇妙旅程正在上演。来自武汉工程大学“艺脉相崇”志愿服务队的五位志愿者们,将古老的非遗技艺——漆扇制作,化作生动课堂,为当地30余名留守儿童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华传统美学世界的大门。




“哇,颜色在水里跳舞!”当志愿者将不同颜色的漆滴入水面,斑斓的色料如灵动的游丝般晕开、旋转,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在“艺脉相崇”志愿服务队精心设计的“非遗漆扇制作”特色课堂上,志愿者们化身文化传承和宣传的使者,深入浅出地讲解漆扇的历史渊源与独特工艺,每一个步骤都蕴藏着古人的巧思与自然的馈赠。


理论讲解之后,动手实践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在志愿者们的耐心指导下,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将扇面浸入盛满五彩漆液的容器中,再轻轻拨动水面。转瞬之间,奇妙的“水画”便跃然扇上——水流与色漆自由交融,形成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绚烂图样。十岁的小雨(化名)兴奋地举起自己创作的第一把漆扇,扇面上蓝绿交织的纹路宛如青山绿水,“太神奇了!像变魔术一样,我第一次知道油漆能在水里‘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扇面上流动的色彩,正是孩子们被点燃的创造火花。


本次非遗漆扇特色课堂的策划者、志愿服务队成员赵超亚坦言:“选择漆扇,不仅因其视觉冲击力强、适合孩子操作,更看重它承载的厚重文化。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浸一提的直观体验,让孩子们亲手触摸非遗的温度,感受传统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诞生在自己每一次用心的创作里。”短短2小时的课堂,孩子们共创作出30余把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漆扇作品,每一把都凝结着专注与欣喜。




武汉工程大学“艺脉相崇”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张舒涵全程参与,她开心地表示:“非遗传承,贵在‘活态’。我们大学生们应该发挥专业所长,把深奥技艺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实践课,这正是‘三下乡’志愿服务精神与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完美结合。当一双双小手举起亲手制作的漆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自信的种子在乡村沃土悄然萌发。”


武汉工程大学“艺脉相崇”志愿服务队此次深入铜钟村,非遗漆扇课堂只是他们丰富志愿服务菜单中的亮点一环。连日来,他们还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开展了课业辅导、趣味课堂、红歌学唱等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团队始终秉持用脚步丈量乡村,以专业服务乡亲的理念,力求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青春活力注入田间地头。


当日下午,孩子们挥舞着自己创作的漆扇走出教室,斑斓的扇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只只振翅欲飞的彩蝶,承载着古老的技艺密码与崭新的童年梦想。这小小的漆扇,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城市与乡村、青年与孩童的独特信物。武汉工程大学的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热忱,在铜钟村的夏日画卷上,添上了最为灵动绚丽的一笔。




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青春投身于乡土,知识服务于人民,正是新时代青年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的生动践行。非遗的种子一旦播撒,终将在更多童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之花。


(通讯员 张建明 赵超亚 卢佳奕 马忆凡)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