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山西节目中心
位置:山西节目中心 > 三晋文化
左权烈士陵园——静巷深处 浩气长存
来源:山西日报 | 编辑:刘志强 | 2025-10-27 09:49:04
  


左权烈士陵园内的将军塑像。


左权县城有一条“陵园街”。街道一端连着喧闹的市集,越往深处走,四周愈静。青砖围合的左权烈士陵园就坐落在街巷尽头,与烟火人间形成庄重而平和的对照。


左权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烈士陵园之一。八十载春秋过去,陵园历经修葺,仍保持着最初的格局。


秋日清晨,薄雾轻笼。讲解员杨蔚早早站在园门前,迎接新一天的参观者。“这座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陵园,不仅是一处纪念场所,更是一本立体的历史教科书。”她的开场白,将人们的思绪带回了烽火连天的岁月。


穿过大门,一座约3米高的古铜色左权将军塑像巍然屹立。将军身披军大衣,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仍在守护这片曾经战斗过的土地。塑像后方,苍松翠柏掩映着亭台廊庑,肃穆之感油然而生。


沿中轴线前行,一座六角双层纪念碑亭跃入眼帘。亭内矗立的六方碑上,刻有朱德同志的悼诗、罗瑞卿同志撰写的生平简介以及《左权县八年抗战始末记》,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亭外悬挂的“怀念左权同志”匾额,由邓小平同志于1981年亲笔题写,字迹苍劲有力。


绕过碑亭,一座五层八角砖木结构的烈士塔巍然耸立。塔内设立的“抗战八年党政军民殉国烈士英名录”纪念碑上,密密镌刻着2200多位烈士的英名。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曲生命的壮歌。


在一处展柜前,杨蔚停下脚步,向游客介绍:“这张是左权将军唯一一张全家福,也是他一生中最温馨的定格——怀中的小太北还不满百天。谁曾想,这一别之后,将军再也没能见到女儿……”她指着泛黄的照片,语气深沉地说道:“英雄并非生来就离我们遥远,他们也有牵挂与挚爱,只是为了一份崇高的信仰,他们毅然选择了牺牲。”


在场游客凝神静听,许多人驻足良久。一位年轻游客感慨:“了解了照片背后的故事,才真切感受到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正因如此,他们的牺牲更显伟大。”


作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年均接待参观者超过1.5万人次。每年清明节、左权将军殉国纪念日,机关、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都会在此肃立默哀,宣誓继承遗志。


“站在将军塑像前,课本上的历史仿佛活了起来。”参加研学活动的榆次二中学生李鸣飞说。山西师范大学实践队在留言簿上写道:“浩气传千古,热血沃中华。吾辈当自强,以慰英烈魂。”


精神的传承也在不断创新形式。近期,左权县举办了家书诵读、歌舞剧《烽火家书》展演等活动。《烽火家书》这部以左权将军13封家书为脉络创作的作品,生动再现了将军作为革命者、丈夫、父亲的丰满形象,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众。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左权烈士陵园作为重要历史见证地,承载着尤为特殊的纪念意义。以此为契机,陵园策划并启动了一系列主题纪念活动:“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在纪念馆正式开幕,通过一批新近整理的珍贵史料,系统呈现了左权将军与全国抗战全局的深刻关联;来自各地的中小学生汇聚于此,开展“薪火相传80载”主题研学,在烈士塔前庄严朗诵和平宣言……这些活动让抗战胜利80周年的宏大叙事,在这片肃穆之地落为具体而深切的集体记忆。


走出纪念馆,顺将军塑像凝望的方向驻足聆听,左权中学传来琅琅书声。这静默的凝望,无声地连接着过往与未来,诠释着“浩气长存”的深刻内涵——英雄的精神,已化作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的力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