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山西节目中心
位置:山西节目中心 > 三晋文化
方寸藏天地 博雅见初心 ——访吕梁博雅堂艺术馆堂主刘述亮
来源:解德辉~宁静致远 | 编辑:刘志强 | 2025-09-16 10:02:39
  



吕梁山下,藏一隅人文渊薮;斗室之中,纳千年文化星辉。刘述亮以二十载光阴为笔,以万千器物为墨,在名为“博雅”的天地里,写就了一部关于坚守与热忱的无声史诗。


                                   ——题记




四月的吕梁,山岚初醒,新绿微萌,空气里仍浮动着料峭春意。受老友、资深媒体人渠珍宝相邀,我带着对“收藏”一词的想象与敬意,走进位于吕梁新区恒大华府的“博雅堂艺术馆”。




轻推门扉,180平方米的空间仿佛一座被温柔打理的记忆宫殿。这里没有宏大博物馆的疏离感,却洋溢着私人藏馆特有的温度——两间展厅,一千余件酒器、三千多副扑克静立于光影之中,如一部可触可感的文化长卷。酒器区内,“人物春秋”系列陶俑神态鲜活,“动物世界”瓷瓶瑞兽可掬,尤为动人的是“旗袍系列”:百十余只瓷瓶以素胎为骨、青花为韵,一笔一画勾勒出东方女性的窈窕与典雅,恍如将江南烟雨与北方黄土共同熔铸于陶土之中。扑克展区则是一册立体的百科全书:《论语》箴言印于牌面,红色记忆烙在色彩深处,更有一系列“碛口古镇”“北武当山”主题扑克,以五十四张牌幅,收藏起吕梁的山水魂梦。





“出门小天地,入室大乾坤”——原吕梁市副市长李秀峰的题词,恰是此馆最贴切的注脚。正凝神间,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含笑走来。他目光澄明,步态从容,正是堂主刘述亮先生。他如数家珍般抚过每一件藏品:“你看这只‘枣登科’酒瓶,是吕梁红枣与酒文化的联姻,‘早登科’三字,藏着庄稼人对文脉的敬仰;这套《旗袍》扑克,我们特意请来名家设计,是想让人们在方寸之间,看见东方之美。”




问及收藏初心,刘老眼中恍若有光。1955年生于临县的他,自1973年起便扎根文教系统,四十五载公务生涯,未曾磨灭他对文化最本真的热忱。早年他痴迷奇石,后毅然“以石换文”,转向酒器、扑克与旗袍收藏。“石头虽美,终究是天工之物;而这些物件里,有人的温度、时代的印记,才是我们能留传给后世的文明密码。”






从1996到2016,二十年跋涉,他走得沉默而坚定。为一枚民国旗袍酒瓶,他数次驱车远赴外地;为一套红色主题扑克,他通宵致电全国藏友;退休之后,更亲自参与展柜设计、标签撰写、灯光调试。2016年秋,山西省收藏家协会正式为博雅堂授牌,这座由一个人、一颗心守护的文化驿站,终于向世界敞开大门。如今的他虽已荣获“中国十大酒牌收藏家”“山西省酒器收藏达人”等称号,却始终淡然:“收藏不是占有,而是传承。每一件物品都是一段不可再来的历史,碎了、丢了,就真的没了。”






在他口中,藏品从来不是冰冷的摆件:那套《碛口古镇》扑克,印着古渡、老槐、旧窑洞,是他带着摄影师三赴碛口、历时半年拍摄精选而成;那些融入了红枣、沙棘元素的酒器,是他促成的“在地合作”,让吕梁风物藉艺术之名走向更远。“我这一生最欣慰的,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为家乡的文化留下一点见证。”








离去时暮色初临,华灯渐起。回望那座居于市井之间的博雅堂,忽然明白:刘述亮所收藏的,从来不只是酒瓶与纸牌,更是一种文化的守望、一段土地的深情、一颗未泯的初心。二十年来,他以“博”纳物,以“雅”养心,将一个人的痴迷,酿成了一方水土的光华。






正如稼轩词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他与他的藏品,早已在岁月中彼此成就——物因人而重光,人因物而丰厚。而这方小小的博雅堂,也早已超越了一馆一舍的范畴,成为一个承载文化乡愁的精神原乡。






愿有更多人推開这扇门,在青花旗袍瓶的曲线上读懂东方灵韵,在泛黄扑克牌中触摸时代痕迹,更在刘述亮的故事里,看见一种用热爱铸就的生命可能——那或许才是收藏最深情的意义。




咏博雅堂

吕梁山下筑芸堂,

廿载春秋沁墨香。

酒器涵风存古意,

牌花映月记韶光。

弃石犹续文脉远,

守艺终教乡梦长。

莫言方寸天地小,

一片初心胜琳琅。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