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3日 星期六
山西节目中心
位置:山西节目中心 > 乡村振兴
立足“特”“优”兴产业 村企联动促振兴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 编辑:刘志强 | 2025-09-11 15:16:15
  


塞上黄花灿如金,云中丰年笑开颜。


今年盛夏,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黄花种植基地里金英缀地、香气沁人。唐家堡村的村民们挎着竹篮穿梭在花丛中,指尖翻飞间,饱满的黄花蕾装满了篮筐。不远处,山西宜发同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收购车正排队等候,鲜黄花经过称重、装车后,直接运往中央厨房,整个流水线高效而有序。“现在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倍!种黄花不仅有企业保底收购,平时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村民们的话语里满是喜悦。


9月初,“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大同朔州忻州)片区交流推进会在大同云州召开。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同、朔州、忻州3市的工商联牵头搭台,民营企业主动作为,商会聚力赋能……在晋北的大地上,一幅“企村联动、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自2021年“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将其写入省委一号文件,2024年更在《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持续深化行动”的规划目标。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高度重视,以“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为抓手,持续引领民营企业踊跃投身其中。


如今,三晋大地上涌现出众多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的生动范例,这些实践不仅展现了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成效,更充分彰显了其以实际行动服务共同富裕的责任与担当。


产业为基:锚定“特”“优”挖潜力 全链赋能促增收


“我们紧扣‘特’‘优’农业做文章,引导民营企业从‘单点帮扶’转向‘全链赋能’,为乡村产业注入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大同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费宇飞介绍。截至目前,大同市直接参与“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的民营企业有206家,实施“兴村”项目151个,投资总额达57.66亿元。


在云州区,“小黄花”真正做成了“大产业”。山西宜发同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15家合作社签约,带动1000余户农户参与黄花种植,建成的中央厨房开发出黄花拌饭酱、黄花脆、黄花饼等10余种黄花精深加工产品,其中黄花啤酒一经推出便占据京津冀市场不小份额。


“我们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研发黄酮富集技术,让每斤黄花的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该公司董事长贾启说。2024年,大同市黄花种植面积达2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超40亿元,惠及4万余户农户。


怀仁市则以“羊”为媒,激活了乡村经济的新活力。金沙滩羔羊肉业集团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从种羊培育到屠宰加工,再到冷链物流全链布局,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发展养殖,户均年增收4.5万元。


河曲县的富硒产业同样势头强劲。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150个行政村建成6万余亩富硒种植基地,通过“保价收购+入股分红”模式,带动1.2万户农户户均年增收9600元。


“我们的‘莲宇康’富硒小米入选‘深圳标准·圳品’,每斤售价达18元,是普通小米的3倍。”该公司董事长尤金莲说,“这离不开县工商联搭建的产销对接平台,让好产品卖出了好价钱。”


协同发力:工商联搭台 政企银商共唱戏


“‘万企兴万村’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需要政府、企业、金融、商会等多方攥指成拳、共同发力。”朔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文杰的话,道出了3市推进行动的关键所在。3地工商联主动担当“红娘”,构建起“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格局。


在平台搭建上,河曲县工商联连续多年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恳谈会,吸引了众多在外企业家返乡投资,2024年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额16.7亿元;怀仁市工商联则组织陶瓷、肉羊企业赴深圳、重庆等地开展推介活动,让“怀仁优品”走向全国市场;山阴县农特产品企业商会则创新“抱团发展”模式,将126家会员企业的产品整合为“十二风味”礼盒,通过“线上电商+线下商超”双渠道销售,累计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商会帮企业统一品牌、统一物流,小杂粮也能做成大生意!”该商会副会长郭晓霖感慨道。


金融赋能是行动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省工商联组建“银团”,联合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开展金融支持“万企兴万村”系列专项活动。这些举措有效拓展了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渠道,提升了企业的联农带农能力。


省工商联联合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等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兴村贷”“富农贷”等专项产品。2024年,仅大同市就发放涉农贷款12.3亿元,惠及28家龙头企业。“农发行的3000万元贷款,让我们得以扩大黄花深加工生产线,今年预计新增就业150人。”贾启说。


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大同朔州忻州)片区交流推进会上解读了山西乡村产业发展政策、普惠金融和综合金融保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支持举措。


机制创新:筑牢信任基石 激活长效动能


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是“万企兴万村”行动取得成效的关键。“企业敢投、村民敢干、政府敢扶,关键在于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云州区工商联主席胡翠莲介绍。该区构建了“政府背书、企业践信、村民守诺”的三维信任体系。在这一体系的坚实支撑下,72家民营企业得以安心扎根乡村,携手构建起“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紧密共同体。


科技赋能为长效发展注入新动能。山西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十年磨一剑,自主研发“旭美系列”马铃薯品种,在五寨县建成示范基地,带动43个村发展加工型马铃薯产业,亩产收益翻了几倍。“去年市场行情低迷,我们仍按合同价收购。”该公司总经理侯青海说,“只有守住诚信,才能让产业行稳致远。”


在做强“特”“优”农业的同时,我省持续引导民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山西锦绣大象农牧集团则以智慧养殖引领转型,在云州区建成的智慧养殖基地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养殖环境实时监控,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标准化养殖。


“我们正在云州区建设年屠宰1亿只肉鸡项目,采用‘政府建厂房、企业租运营’模式,预计新增6200个就业岗位。”该集团副董事长刘文革介绍,这一模式已被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将在3市推广复制。


如今的晋北大地,从大同黄花的金色田野到朔州羔羊的标准化牧场,再到忻州富硒杂粮的生态基地,“万企兴万村”行动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书写生动而精彩的注脚。省工商联副主席李剑英表示:“我们将继续引导民营企业深耕乡村,让产业之花越开越艳,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