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在崇阳县铜钟乡铜钟村文化礼堂,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课正悄然进行。来自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脉相崇”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将奇妙的沙画艺术带进了这个村落的学堂,为当地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添上了一抹流动的绚丽色彩。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号召,丰富乡村儿童精神世界,该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了此次“七彩沙粒绘童心”特色支教课程,旨在以沙为媒,播撒美育的种子。
课堂开始,在志愿者手把手的耐心引导下,引导着孩子们以沙为墨、以指代笔,在光洁的纸板上描绘心中的斑斓世界。这堂别开生面的沙画特色课,为铜钟村的暑期注入了艺术的律动与创造的欢愉。有的孩子全神贯注,在纸板上勾勒出云彩和星辰;有的孩子则大胆构思,让七彩沙粒堆叠成具有魔幻色彩的小动物。五年级的小女孩小雨(化名)专注地创作了一幅《星空》,浅黄色的底色上,她用不同颜色的细密沙粒画出了她心中那颗闪耀的星星。“原来沙子真的可以讲故事!”她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言语间满是对这流动艺术的惊叹。
课堂在作品分享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沙上杰作”,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他们独特的观察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该志愿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不仅细心点评,更鼓励孩子们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兴奋地举起沙画板,脸上洋溢着发现的喜悦。沙画特有的流动感与不确定性,让孩子们在每一次拂沙、抹平与重新勾勒中体验“错误”如何化为新的灵感契机。它超越了传统纸笔的边界,以最直观的触感开启创造力的闸门。
当孩子们的小手拂过细沙,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艺术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殿堂,而是从指尖流淌而出的真实表达。一幅幅充满童真与烂漫气息的沙画,成为了孩子们表达自我、联结情感的独特语言。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作品,眼神中满是对下次课程的期待。
这堂沙画课,如同一缕清泉,悄然流淌进铜钟村孩子们的心田。它超越了单纯技能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与美的启蒙。当指尖触摸细沙的质感,当色彩在手中流淌成形,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创造的愉悦,更是表达自我的自由与自信的悄然生长。在沙粒聚散之间,美育的种子已悄然播撒。
“沙画课的效果远超预期,“艺脉相崇”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张舒涵感慨道:“看着孩子们从好奇、尝试到沉浸其中,最终创作出充满生命力的作品,我们深刻体会到美育的独特力量。它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却能以最质朴的方式,激发最本真的创造力与表达欲。”
据悉,武汉工程大学“艺脉相崇”志愿服务队在铜钟村的支教活动将持续开展,除沙画外,还计划引入探索宇宙的奥秘、心理健康教育课、影视鉴赏等多元化课程。他们将美育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滋养乡村儿童心灵成长的重要支点,力求在有限的暑期时光里,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望向更广阔世界的窗。七彩沙粒在铜钟村孩子们指间流淌的轨迹,不仅绘就了童真的斑斓画卷,更勾勒出一条连接乡村与美育未来的希望之路。当沙粒落下,种子已在萌发——美育之光,正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心房。
(通讯员 张建明 赵超亚 吕希雅 马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