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山西节目中心
位置:山西节目中心 > 市县动态
吕梁山下康家堡 抗战秘密交通线 ——文水县康家堡红色展览馆参观记
来源:央视融媒 | 编辑:刘志强 | 2022-01-22 15:58:36
  


这是一个地处吕梁偏远山沟的小山村。抗战时期,这里是一条连接延安与太岳的红色秘密交通线,留下了刘少奇路居地、贺龙居住地、平介县委、汾阳县委和文水县委驻地、八路军后方医院、后方织布厂、八路军粮库和八棵酸枣树、天津女知青居住地、上世纪60年代人工隧道、八路军烈士陵园等10多处革命遗址,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这里曾被誉为文水“小延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因革命的保密性和隐蔽性,这条秘密交通线,秘而不宣,鲜为人知。时过境迁,随着一些当事人、亲历者的回忆、传记等作品相继问世,也随着一处处革命旧址的对外开放,掀开其神秘面纱,走进了人们视野。


这个小山村,就是吕梁山下的康家堡村,这条交通线,就是抗战“秘密交通线”。


—— 题 记




康家堡,位于文水县城西南马西乡的子夏山中,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千年古村落,也是一个晋绥八分区抗战交通线上连接延安和太岳的红色驿站,被誉为文水“小延安”。据《吕梁市乡镇志》(文水卷)记载:康家堡地处文水县马西乡的子夏山怀抱,古代这里曾建有堡寨,有康姓、段姓人家在此居住,因康姓家族势力较大、人口较多,故名“康家堡”。


辛丑之年,季秋时节。慕其名而走进文水县,走近康家堡。此行,我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弹唱)传承人,央视融媒山西中心主任刘志强及统筹部负责人刘玉伟在文水县文兴生态文旅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刚同志的陪同下,驱车行进在崎岖陡峻的山路,颠簸前行于未曾谋面的旅途,谈笑间,映入眼帘的是神堂水库。据了解,神堂水库,于1966年开始兴建,1972年底建成投运,总库容315万立方米,这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的小型水库,主要为马西乡、孝义镇两乡镇8村庄28000多人和43000余亩耕地提供水源,既是垂钓爱好者的极好去处,也是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



穿过神堂水库,接续前行,眼前呈现的康家堡村,远远望去,仿若一幅山乡天然画卷。绿树环抱的小山村,窑洞错落有致,屋舍焕然一新,浓淡疏朗,若隐若现。


走近红色展览馆,有两颗老槐吸引驻足,观赏品读,但见根脉粗壮斑驳,树冠交相簇拥,愈千年不朽,生机勃勃、一派葱茏,仿若两位迎宾,一南一北,夹道欢迎;又像两位智者,一阳一阴,守护着康家堡的血脉生灵,见证着古村落的沧桑岁月。据史料载,其中,一颗为隋槐,号称“迎客松”,需6人手拉手方可合抱之。虽历经千年,但枝干粗壮,枝叶葱茏,成为康家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另一棵为唐槐,躯干虽斜,但逢春应时返绿。印证了历史上这里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村西北角还有始建于清康熙元年的观音庙及天龙庙、魁星楼等遗址,彰显了古村悠久厚重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槐树西侧有一座规制不大的小戏台,虽无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之奢华气势,但格外庄重。戏台虽小,却保留了古色古韵,承载了大千人生。所谓仁义礼智信,均蕴含其中。自古以来,在中国大小村落,无论贫穷富有,大抵总有一处庙宇、一座戏台,方寸之地,不可小觑。有楹联为证:“试看贵贱贫富生旦净丑谱写尘世悲欢曲,当知善恶是非悲怒哀乐参悟哲理正反篇”。古戏台既是乡村通向外界的窗口,也是乡民精神生活的依托。









走近康家堡红色纪念馆,一排修缮一新的瓦房作展馆,内分“日军火烧康家堡”“延安保育院”“成笃斋只身挥拳斗敌”和“康家堡的故事”四大部分布展,展馆面积虽小,但内涵丰富,图文并茂,实物展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康家堡抗战革命历程和感人故事。由爱心人士、农民画家康勇无偿为展览馆提供展品。漫步展馆,目睹一幅幅模糊泛黄的图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文物,一段段凝结着历史风云的文字,仿佛讲述着那场壮怀激烈的战斗故事,穿越时光隧道,回望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令人感怀不已。



抗战时期,康家堡是晋绥八分区具有特殊战略位置的革命根据地,素有文水“小延安”之美誉。中共文水县委、汾阳县委、平介县委曾在此驻扎,这里是晋绥边区对敌斗争的前沿指挥所,是八路军后方军需物资的集散地,也是伤病员的医疗救护地,村里至今保留着三县县委、刘少奇路居地、贺龙居住地、八路军粮库、后方纺织厂、后方医院以及抗战烈士陵园等1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




走近平介县委遗址,回望1943年至1944年,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并驻扎康家堡村,在此开展“挤敌人”斗争的革命情景;走近贺龙居住地,仿佛还能联想到当年贺老总叼着大烟斗,渡着方步,指挥千军万马解放文水之战的战斗情景;走近八路军烈士陵园,瞻仰长眠于此的32位无名烈士,目睹8棵酸枣树日夜守护烈士忠骨的情景,聆听英雄们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走近八路军纺织厂旧址,聆听3名纺织女工壮烈牺牲的革命故事,感悟为八路军做军衣军鞋的忙碌场景;走近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感悟这座看似不大,却承载了八路军医疗保障基地发挥的重要作用;



走近天津女知青旧址,感悟人生信仰造就的一段段传奇故事,令人感动与震撼。走近刘少奇路居地旧址,回望抗战秘密交通线,令人感怀不已。



走近康家堡村,聆听80高龄的郭兆琪老人讲述:当年,康家堡村作为红色交通驿站,曾护送过刘少奇路过康家堡,还在村里梁桂珍家里住了一晚。


1941年秋天,华中地区的抗战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发展华中”之战略任务基本完成。10月3日,经中央讨论并决定,毛泽东致电刘少奇返回延安参加七大。1941年和1942年是红色交通线运行最困难的年代。在敌占区护送刘少奇从华中到延安,要通过日军构筑封锁沟的严密限制,护送任务十分艰巨。



1942年10月,刘少奇一行到达晋中平原。经过研究,晋西南工委依靠群众掩护通过晋中敌占区,“刘少奇仍装扮成商人,化名许行仁”,中共平(遥)介(休)县委书记成克奉命赶赴涧崖底村,负责护送刘少奇通过同蒲铁路、晋中平原到达晋绥根据地。刘少奇一行以平介县委交通队队长任莆为向导,顺利通过同蒲铁路及封锁沟。过路不远处,提前安排的接护人员备有20余辆自行车,载刘少奇一行“直奔文水徐家镇渡口,连夜准备渡过汾河”。渡口船只准备就绪,分两批把他们运送过汾河。随后,他们一路急行,安全抵达平遥仁庄。此时,行进前方是晋中敌占区以及进入晋绥根据地之最后一道日军主要封锁线——太(原)汾(阳)公路。为避免暴露,护送形式不再是武装护送,而是采取化装行进。为安全通过封锁线,多方护送人员参与进来,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有意识地钳制日伪力量,转移日伪对护送队伍之注意力。当时,考虑部队过于接近太汾公路,不仅容易暴露,且会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氛围,从而给封锁线东侧刘少奇一行制造危机。因此,决定在太汾公路西侧的崖头村隐蔽待命,然后跨越太汾公路封锁线。尽管多方协调就绪,但仍然充满危险。过路当天,护送人员发现敌人在文水县上贤村设下了埋伏,在文水苏家堡村外的一处古庙为约定点,上贤村距离苏家堡仅5里。但刘少奇一行对上贤村有无日伪埋伏并不知情,护送队很快到达约定地点,等待数小时,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原路返回平遥仁庄,由晋绥接护部队在太汾公路西侧接应,天黑后从平遥仁庄出发,在天亮之前必须到达康家堡,全程约60华里,其中大部分是敌占区,少部分是游击区。整个行进不乘不骑,以缩小夜间行军的目标;不走大路,以防被伏击;速度要快,以快速行动穿过太汾公路封锁线。成克十分担心刘少奇的身体状况,但是刘少奇依然要求按计划执行。刘少奇一行顺利通过太汾公路,如11月下旬的一天晚上12点左右抵达康家堡。当晚住到梁桂珍老人家里,等天亮后出发。刘少奇同志从春天走到冬天历时9个月穿越103道封锁线行程三千公里于12月30日顺利抵达延安。


【本文参阅资料】《文水县志》《吕梁市乡镇志》(文水卷)、《山西省革命遗址通览》(吕梁卷)、《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吕梁抗日丰碑》《吕梁文化丛书--红色吕梁》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康家堡村的一些图文资料。


撰稿:解德辉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