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山西节目中心
位置:山西节目中心 > 文旅 · 非遗
【文旅之声】红色印记 || 红军东征首战大捷——瞻仰关上战斗纪念碑
来源: 吕梁综合广播 | 编辑:刘志强 | 2021-11-12 13:26:34
  


游山西 读历史 品吕梁  吕梁,处处红土地,遍洒英烈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用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的。关上,是一个彪炳史册的名字;关上村,是红军东征史上首战大捷的地方,也是千百名红军将士掩埋忠骨的地方;关上之战,首战告捷,既鼓舞了红军士气,又震慑了阎锡山当局,更为红军东征实现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关上战斗纪念碑,不仅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记忆的地方,而且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关上战斗纪念碑,位于中阳县车鸣峪乡的关上村,为旌扬先驱,激励后人,中阳县委、县政府决定为红军东征首战大捷——关上战斗树碑,并邀请关上战斗主要指挥者聂荣臻元帅题写“关上战斗纪念碑”碑名;杨成武将军作了“缅怀先驱,激励后人”题词。由吕梁地区建筑设计院设计,中阳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建造。


1936年2月26日,由红军抗日先锋军总司令彭德怀指挥,红1军团长林彪率领红2师,红1军团政委聂云臻率领红1师、红4师,组成3支雄师联合参战,与阻止红军东进抗日的阎锡山王牌军之一,装备精良、行动迅疾、素有“满天飞”之称的晋军独立第2旅周原健部,在关上村展开了一场阻截与反阻截之激战。关上战斗纪念碑,因此而设建,以示纪念缅怀。纪念碑于1995年8月1日奠基,1996年2月26日落成。



关上村所在的车鸣峪乡,是一个生态良好,风景宜人,历史厚重,遗存丰富的乡。这里不仅有中阳县境最高峰(主峰海拔2100.7米)的上顶山,而且有古代兵家征战痕迹且富有历史典故的开府村、大营村、晋州营村和下会村等,这里还有“三线”兵工厂(山西新建机器厂,代号“9141”)遗址和红军东征彪炳千秋的关上战斗纪念碑。关上村,因其地处三岔路口,地形险要,系中阳县南部关口要隘所在,故名关上村。关上村亦因红军东征首战大捷而载入史册。


戊戌之年,春夏之季,我回往交口老家途中,专程瞻仰了关上战斗纪念碑,探访红军东征足迹,追寻红色革命记忆。走近纪念碑,仰望静静地屹立于半山腰的关上战斗纪念碑,在明媚阳光照耀下,彰显了灰白色的尊贵,就像一名魁梧的红军战士挺立于风中,昂扬地恭候着南来北往的瞻仰者。


沿着石阶步道拾级而上,驻足观赏,高高耸的纪念碑,就像三把利剑直刺云霄。据碑记简介:碑体高19.36米,寓意关上战斗发生于1936年;由3块梯形面组成碑体三棱造型,象征着1936年红1军团分3支雄师,象3把钢刀刺向敌人的心脏。登上最高一层平台仰视,碑体正面携刻着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关上战斗纪念碑”七个金黄色的大字,熠熠生辉;侧面刻有杨成武将军的题词:“缅怀先驱,激励后人”,站在碑前,默默地鞠上三躬,顿然赋予人一种肃穆森然、肃然起敬的感觉。环顾四周,群山环抱,青草满山,马达声声,山下货车流不断,关上新村美景尽收眼底。


绕碑而行,漫步观赏,眼前仿佛再现了85年前红军战士在此激烈鏖战、英勇杀敌的情景,放佛还能听到军号声声、振奋人心的冲杀声......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定红军军事战略,提出“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1936年1月31日,正式组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了东征宣言,20日正式下达渡河命令:“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当晚8时,红军开始东渡黄河,直到23日,红1方面军全部渡过黄河,冲破晋军三道黄河天险防线,控制了辛关、老鸦关、三交镇等渡口,占领了包括三交、留誉、义牒各镇在内的横跨50余公里、纵长35公里的区域,一举瓦解了阎军所谓固若金汤的沿黄堡垒群,拉开了波澜壮阔的红军东征序幕。


从2月21日—4月15日,东征红军在中阳县境历时50多天,前后进行过数次战斗,歼敌3个团。同时,派出地方工作队,深入全县200多个村庄,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分财物。在一些基础较好的乡村,积极发展党组织,建立村农民协会。特别是在三交和关上建立了县、村苏维埃政权。期间,周恩来、彭德怀、杨尚昆、罗荣桓、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宋任穷等在这里进行了重要的革命活动,播下了革命火种。中阳人民为红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中阳人民革命斗争谱写了光辉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