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山西节目中心
位置:山西节目中心 > 文旅 · 非遗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⑳】下堡邓小平驻地纪念馆参观记
来源:行走大美吕梁 | 编辑:刘志强 | 2021-04-21 15:28:42
  





邓小平驻地纪念馆,位于孝义市下堡村南吴山脚下,过去是林氏家族的院子,现在是邓小平驻地纪念馆。为二进院落,券洞式建筑,占地面积889.07平方米。经过岁月的洗礼,战争的摧残,院落满目破败,建筑基本坍塌。2014年7月1日,当地党委政府按照原有材质和工艺,对院落进行修缮布展,2015年7月1日对外开放。馆内新铸伟人塑像1座,设立5个展厅,从民间挖掘收集珍贵相片、物件共450多件,陈设了当年生活工作的用品。2004年8月,被孝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孝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2018年5月,被吕梁市委命名为“吕梁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己亥之年,仲春时节。慕其名而走近之。


走近邓小平驻地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高大院墙包围着的庄重而充满历史气息的林家大院。高墙外一条“晋西抗战从这里开始”长幅标语,给人一种历史的回望感。走近大门,目睹砖嵌“厚德载物”门匾,便知这是一个大户人家。大门西侧竖有“邓小平驻地纪念馆”石碑,东侧设有“邓小平驻地纪念馆平面图”及宅院实景图的宣传橱窗,紧靠墙处还立有一块“邓小平路居”石碑。踏上石阶,慢慢地推开厚重的大门;穿过门洞,轻轻地与历史在此对话。


峥嵘岁月不再,革命精神永存。民国26年(1937)10月下旬,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的邓小平、八路军总政治部民运部长傅钟、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等率领总政宣传部、民运部及随学校的五、六百人,经汾阳转到孝义下保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两个月。期间,召开了政治部主要干部会议,部署了开晋西南地区的各项工作,为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作了开拓性的工作。也为孝义县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同时,组建成立中国共产党孝义县第一届委员会,对外称“八路军孝义地方工作团”,书记梁占样等四人均是从八路总政治部抽调。这一战略行动,其作用之大、意义之深远,在晋西南特别是孝义人民革命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邓小平驻地纪念馆,是一处两进式院落,后院是二层窑洞,共有正房10间,东西厢房16间。一进院大门东西窑洞现为下堡镇乡村文化记忆展厅,主要展陈了“农耕文化”和“家庭作坊”图文及物件。院内东西厢房6孔窑洞,展陈了下堡镇和南阳、杜村乡的革命历史与组织发展情况;二进院门额上悬挂“邓小平驻地纪念馆”牌匾。院中塑有邓小平半身雕像,头戴军帽,脖系红领巾,俨然一副伟人形象。东西厢房各6孔窑洞,分“邓小平勇于担当”“孝义风生火起”两大部分展陈,主要介绍了邓小平在下堡村革命历程和孝义发展历史。拾阶而上,二层5孔窑洞正中就是邓小平当年的居所。居室内有一条土炕占了半边屋,炕上摆了一张桌,两个柜橱置于窑洞深处。当年邓小平还留给房东的一个日用瓷盘至今仍为老房东的孙子、孙媳珍存。展馆以图片、实物、文史资料和雕塑等展览形式,真实再现了革命先辈的斗争历史。


林氏艰苦创业,致富不忘报国。林氏原籍临县林家坪,大清同治年间,下堡开基祖林居鸠来到下堡村,生有5子2女,先是住在桃园街下巷。经过几年艰苦创业,积蓄了一笔资金。随在庵底街小河口修建了林家大院。置地百余亩,购门铺一处,开设了“天盛店”杂货批发店,逐渐人财两旺,一时成为下堡镇的首户。1936年,红军东征来到下堡村,林家人深受抗日教育,主动捐粮捐款,做出了重大贡献;1937年,八路军政治部来到下堡村,邓小平住在林家大院崖窑窑洞,林家大院成为抗日指挥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可靠基础。解放战争时期,林家后代的林瑞森、林瑞枝、林瑞河3兄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个个战功显赫。全国解放后,林家人为国出力报效,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邓小平居所门前,穿越历史时空,回望历史风云,忠魂树长青,岁月抹不去。


1937年10月,邓小平在此居住了50多天。这小小的林家大院,虽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核心,但它是开辟晋西根据地的后方指挥部。邓小平一到下堡村,便部署了开辟晋西革命的四项工作。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建立基层群众抗日组织战地委员会,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指导决死队不断发展壮大,并秘密发展党员,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带动全民参战。广泛动员各阶层人民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枪出枪、有力出力,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组建了“八路军晋西游击队”,这是孝义县第一支地方抗日武装,也是邓小平开辟晋西根据地最核心的工作。


“走心”故事铸“魂”红色旅游。当年,邓小平对于扩军工作非常重视。工作团队出发前,他叮嘱:“群众越是热爱八路军,我们就越要严格求自己。须知分散到村子里工作,一个人就代表一个军,不能有丝毫松懈”,并就军风纪和群众纪律提出了明确要求,直到对每个人必须佩戴臂章、符号等都做了规定。他还指出:同志们要看到,军风纪有具体、实际的宣传作用,尤其对于破坏群众中那种“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陈旧观念,八路军的样子,最有说服力。在深入乡村巡视检查时,他想方设法给新战士以荣耀,解决军属的实际困难,鼓舞群众参军的决心和勇气。于是便赢得了群众对八路军的崇高信赖。各村都希望八路军去驻,八路军住在谁家,房东感到光荣,且引以自豪;谁家有人参军,被视为极大荣耀。新兵走之前,家庭困雄的发给安家费、救济金。新兵出发时,青救会、妇救会给他们戴光荣花,敲锣打鼓,热火朝天。如此一来,在晋西南各县都出现了“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哥哥送兄弟参军”的热潮。仅孝义县,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就有3000多青年参加八路军。在扩军时,老百姓为八路军等集了大批粮食、军饷等物资,及大地增强了抗日部队的战斗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离邓小平驻地纪念馆西侧约200余米处的关帝庙,是中共孝义县委诞生地。1937年11月8日,由邓小平组建的中国共产党孝义县第一届委员会在这里诞生,对外称“八路军孝义地方工作团”。由县委书记梁占祥、组织部长赵重鼎、宣传部长刘绍南、刘毅4人组成,下设5个区,10个村党支部57名党员。从此,孝义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谱写了永载史册的英雄战歌。邓小平把革命的火种带到了这里,并在晋西地区尤其是孝义县形成燎原之势,为地方抗日救亡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1月,八路军115师奉命开进吕粱山,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司令部首驻下堡,在此举行部队青年团代表誓师大会。不久,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晋西南省委机关移驻孝义西张家庄一带,孝义县委与汾阳县委合并,改称中共汾孝中心县委。孝义成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115师担负了保卫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和屏障陕甘宁东大门的重要使命。直至年底东进山东。


孝义这片红色土地,蕴含着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在那战火纷飞、国难频仍的抗战岁月,孝义承载着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承载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建党第一址、抗日模范村纪念馆、邓小平驻地纪念馆、县政府首驻地、115师部、县委诞生地等许多红色革命遗址,见证了如火如荼的革命历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铸就了挺起中华民族脊梁的“吕梁精神”。



每一个红色纪念馆,每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是一处思想高地、精神殿堂;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近年来,孝义市为让“红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记得住,通过旅游串起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通过打造主体、科研、联合、乡村、网络和基地 “六个课堂”,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通过对革命历史的挖掘、对景区的开发、对产业的培育,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精神传承功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最新推荐